广东番禺沙镇古镇标志性建筑:留耕堂

2015-02-07 22:25 阅读(?)评论(0)

    留耕堂(何氏大宗祠),沙湾何氏家族的始祖祠堂,是广东番禺地区现存年代最久远、布局最严谨、规模最宏大、造工最精巧,至今保存最完好的粤中宗祠的经典之作,为沙镇古镇的标志性建筑。1983年,被誉为“七国院士”的中科院院士、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的夏鼐老先生参观后,评价留耕堂为“岭南古建筑综合艺术之宫”。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留耕堂始建于元代至元乙亥年(1275 年),数百年来历经劫难,屡毁屡建。现时的面貌是清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始,按明制品官家庙的有关规格,先后共花了17年时间扩建而成。全祠地势北高南低,面积有3000平方米。它的平面呈南北长条形,自南向北依次为大池塘、大天街、正门、牌坊、钓鱼台、中座、天井、后座及东、西廊和村祠,形成结构严谨,修饰华丽,规模宏伟的建筑物,也展现了高超的古建筑艺术。。整座留耕堂以柱多而出名,共有木、石柱112条。全祠有自元、明、清各个朝代的建筑艺术,木刻、石刻、灰塑等,各具风格,对研究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,保存至今,诚属难能可贵。

头门前的广场为“天阶”。天阶之南是水风塘。水风塘北面伫立左右各4座旗杆夹。古时,族内子弟考取举人以上功名,则可在祖祠前“竖旗杆”,是光宗耀祖、彰显族姓成就的一种方式。

    第一进头门面阔五间,20多米宽。门厅梁架以木雕见著。头门由16条木石柱支撑5条檐梁,均为通体透雕。头门设有两扇大门,两侧为抱鼓石。门上绘有门神,左为神荼,右为郁垒。

    第二进仪门(牌坊),正面刻有“诗书世泽”面额,是明代著名书法家、理学家的陈白沙所书,其用意是纪念何氏祖先曾高中状元、进士,官拜学士、宰相,勉励子孙世代效法,发扬光大,流芳百世。“诗书世泽”背面刻有“三凤流芳”,则为表彰北宋政和年间,何棠、何栗、何榘三兄弟考中进士这一荣耀。

    第三、四进象贤堂为两座合拢而成的大堂,庄严肃穆,是全祠最壮观的建筑主体。堂前高出一米的石构月台(俗称“钓鱼台”),为明代石刻,是祠中最时代最久远的石雕珍品。堂内存有两块明代木牌匾,一是“留耕堂”匾,也为陈白沙所书;二是“大宗伯”匾,为纪念族中官至太常正卿(相当于明代礼部尚书,别称“大宗伯”)的何起龙,由明代广东行省中书参知政事(即省级行政长官)郑允成所书。

    第五进后殿是祀奉祀先人的地方。中间两柱还配有木刻对联“阴德远从宗祖种,心田留与子孙耕”,“留耕堂”之名由此而来。殿内神龛上摆有何氏先祖人像,从左至右分别是沙湾何氏始祖何德明、“三凤”中的考取状元的何栗及其夫人(北宋郡主)。
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5-02-08 01:21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