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最高学府—北京国子监

2013-03-29 07:05 阅读(?)评论(0)

中国古代最高学府—北京国子监 

    正月初三上午,陪父母一起到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看了看,这也是在北京20年第一次走进孔庙和国子监。由于是春节假期,里面人很少,只有来自广东的一个旅游团,基本上都是父母带着孩子同行,也许是他们希望孩子到此祈求在求学的路上能有好运气。我们就跟着他们听导游讲解,一路下来,让我们又了解了不少。

    北京孔庙和国子监位于北京东城区国子监大街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始建于元代,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,它们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,建筑形式合于“左庙右学”的古制。

    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,有三进院落,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。它始建于1302年,建成于1306年,经过明、清两代的增建和修葺,才形成现在的规制。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、大成门、大成殿、崇圣祠。前院两侧排列着198通元、明、请三代进士题名碑,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、籍贯、名次。

    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,又称“太学”、“国学”。它始建于1287年,明代永乐、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,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“辟雍”一组皇家建筑,形成现在的规制。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。国子监整体建筑座北朝南,为三进院落,占地面积27000多平方米。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(大门)、太学门(二门)、琉璃牌坊、辟雍殿、彝伦堂、敬一亭。

 孔庙大成门

碑亭

进士碑

大成殿

 

殿前的古柏很有特色吧 

 

 

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,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,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。石碑上篆刻着十三经,即: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左传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谷梁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尔雅》,共计63万余字。这部石经的蓝本是康熙年间的江苏金坛贡生蒋衡历时12年(1726年—1737年)手书而成。乾隆五十六年(公元1791年)下旨刻石立碑。

国子监的二门—太学门

 

国子监二门内的琉璃牌坊,为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,是全国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,建于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,两面横额“圜桥教泽”和“学海节观”均为乾隆皇帝御笔

 

 

 

辟雍为国子监的中心建筑,建于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,是专供皇帝讲学的宫殿,也使现存唯一的古代皇家学宫。“辟”与“璧”为通假字,比喻该建筑有水环绕,形如一块温润的玉璧 

状元桥,过了状元桥就是彝伦堂

状元桥头的孔子塑像

游客祈求的状元签牌

 

国子监大街上风格古朴的建筑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3-03-29 08:46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