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上海迪士尼做景观发现的迪斯尼的秘密

分类:旅游
2016-01-04 20:03 阅读(?)评论(0)

一、前期调研:招标前,就知道每一个施工方的雕刻师姓名


2011年6月,大岩景观接到了迪士尼方的电话,对其进行商务调查,并邀请其前往上海进行面谈。这让大岩景观负责人徐沉浮感到有一些奇怪。


在国内,重点项目一般都是国企总包,大企业分包,然后是专业公司专项分包。开工前,像徐沉浮这样的专业公司不可能直接接触甲方业主。


但在但在和迪士尼的沟通中,徐沉浮发现,在招标前,他们已经对整个行业情况了如执掌。比如哪家做过哪些项目,行业信誉以及管理水平如何,甚至还了解到企业有哪些资深的雕刻师。


在通过迪士尼的严格筛选后,企业和雕刻师都会被列入数据库。这些资料,在迪士尼选择总包方时,会被当作评价总包方实力的重要依据。


相比国内甲方简单地把工程交给总包方,或者评标时重报价、轻资历、无调查的状况,迪士尼直接将触角深入到专业分包方甚至技术员的程序,从源头上保证了未来的工程质量。

上海迪士尼效果图


二、原材料:提前两年做材质实验,一吨水泥比国内同行贵十倍


《功夫熊猫》热映后,老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包装,曾让国人叹为观止。其实,迪士尼在全球扩张时,对于当地文化的融入同样重视。


为了配合中国文化的体现,迪士尼在许多建筑装饰材料上也会尽量本地化。为了确定合适的石材,他们在三年前就跑遍国内各地,寻找不同地方的石材,并模拟长三角的气候,做各种加强实验,对比这些材料的耐久性、耐磨性、耐侵蚀性等。


相比国内乐园十年内就要淘汰的状况,迪士尼的建筑标准设定在50年。所以,他们对于基础材料也就格外讲究。


以做景观的水泥为例,国内一般用的水泥造价是300元/吨,迪士尼用的是4500元/吨。另外,迪士尼所用水泥还分为底层和雕刻两种,分别用来做底层框架和雕刻纹理。

耗费巨资在P-3期做实景模型


三、变态执行:施工前耗费数亿元做景观模型


在景观的施工上,国内一般是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施工,个别顶级的乐园会先做一个3D模型,来保证最终效果的呈现。


在这方面,迪士尼的做法堪称变态级别。


正式施工前,上海迪士尼花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,把一些重点工程做成模型,以评测最终效果。比如,数十米高的城堡要做成1:10大小的模型;宝藏湾整个区域做成1:20的模型;并且每个区域抽样做2米的1:1样板模型。


最终,这些景观模型就占地三个篮球场大小,足够国内两三个乐园做景观使用。至于费用,更是天价:单单建造模型的费用占到总造价的5%以上,要知道,迪士尼的预算可是230亿。


就这还远远不够,他们又花费两个月时间,针对一些样板模型,老外亲自示范,从头到尾先做一遍,让中国工人在一旁观看,并对核心技术环节详细讲解。然后,再让中国工人照着做一遍。


看似教学的过程,其实还有一层挑选工人的意思,那些不能够满足迪士尼要求的工人,很快就要求被替换掉。



四、施工工具:国内使用三种,迪士尼用超过50种


用水泥做景观,其实是迪士尼的发明,之后很快传到国内。但在具体施工中,中国人的模仿颇显山寨。这一点从施工工具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
在国内,最高级的景观雕刻师,都是靠三个工具走天下:铲子、泥摸、刷子。大小、长短、宽窄,基本上就是靠技师的感觉。就像中餐大厨做饭,放多少盐、多少调料,全凭个人经验。


而在迪士尼工程师那里,则是人手一个工具箱,打开一看,超过50种工具整整齐齐。仅刷子就有十几种,不同刷毛硬度的,不同宽度的。做不同效果,用哪种工具都各有讲究。而其他数十种异形雕刻刀更是让中国技师大开眼界。


按照他们的要求,徐沉浮的团队也都要按照这个来配置。但找遍国内,压根找不到同类的工具。不得已,他们一方面托人从美国订购,另一方面,照着迪士尼的工具找人定制。


用水枪做水冲岩效果


五、工艺:迪士尼更懂大自然的馈赠


从大自然中获得生活工作的灵感,一向被视作中国传统国学的长项。但是在施工中,迪士尼的技师们更懂其中的精髓。


在对景观的雕刻上,国内施工基本全靠雕刻师傅使用铲子、泥摸、刷子来完成。但迪士尼的雕刻师更强调“用自然手法模拟自然”。

比如做一块被水长时间冲刷的岩石,他们就拿着水枪,模拟水势头去冲击岩石。再比如做一块风吹造就的蘑菇岩,他们会模拟荒漠中风卷着沙砾吹袭岩石的动作,在用水泥做好的雏形上,不断甩沙子,还原真实场景。

用水泥雕刻的木头效果


六、匠心:做景观前,先要还原出每块石头的历史故事、年代环境


对于主题乐园而言,模拟景观是一项重要工程。诸如一些假山、做旧栈道等在国内也都习以为常。但迪士尼在景观上又有着自己不同的要求。


在迪士尼的景观中,每块石头、每根木头都有其故事性,施工人员必须要深刻领悟那个时代的自然环境、人文环境,并按照历史事件的生产方式、材料使用的时间长短,去还原现场。


比如加勒比海盗的板块,即便按照国内最讲究的做法,也就是在做出来船体、海岸、栈道、柱子等被海水浸泡以及风雨腐蚀的效果。


但迪士尼的要求是:加勒比海盗故事发生在1730年左右,他们使用的船是用了十年,那么就需要了解到,使用了十年的船体经过海水浸泡是什么样子?船上的东西被海风吹了十年会是什么效果,木头会产生什么样的纹理?


更甚者,对于码头的柱子和栈道,面向海水的一面被冲击会是什么样,背向海水的木头会是什么样?柱子被重物压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?岸边的石头会长有青苔和贝壳,也要按照加勒比海水的盐度和潮汐规律去推测效果。


七、信息化流程:让工人施工像搭积木


随着计算机的发展,建筑行业也逐渐向数字信息化靠拢。比如早期的计算机辅助绘图CAD,以及近些年国际上流行的BIM。如果把手绘图纸比作手工作坊,CAD绘图比作机械化生产,那么BIM就相当于全自动数控车床级别。


BIM做为建筑行业最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,虽然在国内已有出现,但基本限于重大项目投标,并未真正普及。然而在迪士尼,所有的工程都已纳入BIM系统。


通过BIM系统,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沟通成本,把复杂的工程环节进行了标准化,工人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去施工,就不会出现偏差。


以假山内的钢筋网搭建为例。在国内施工中,很多时候就是依靠师傅的手艺,钢筋的长度、弯的角度、捆绑的手法,虽然也有标注,但操作中更多讲究“中庸之道”,大差不差就行。


在迪士尼,一个假山所需要的所有钢筋,在加工区域全部由数控机床进行截断、弯折加工,并在每根钢筋上进行标号,工人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钢筋运到场地后,按照说明书进行搭积木式的组装。


八、工作精神:不允许加班,但工作专注高效


和许多外企一样,正常情况下,迪士尼不允许加班,外籍工程师更是严格享受这一福利。但他们的工作时间的状态,却让人肃然起敬。


迪士尼的外籍工程师在工作中极为专注,工作时一丝不苟地趴在地上,像雕刻艺术品一样忘我工作,中午也没有休息时间,简单吃两片面包和水果,就继续开工。


中国有句老话叫“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”,一般人在教徒弟时候都会先考验一段时间,考验过了也会留一手。


但这些外籍工程师“格外大方”,中国师傅有向他们询问任何问题,他们都会倾囊相授,并不厌其烦地讲解到你听懂为止。



九、管理:红黄牌制度,严厉但不失人性化


在施工管理上,迪士尼显得极为小心和“死板”:


在进场施工前,所有工人必须经过安全流程考试,考试不及格不准施工;


所有工人必须经过严格身体检查,体检不达标不准工作;


超过地面两米高度,必须系上专业的五点式安全带;


在建工程中所有裸露的钢筋,必须戴上塑料帽,以防伤人;


园区内,所有行驶车辆不能超过20码,出去园区,必须要洗车;


施工中,每一道工序完成后,必须经过监理的检查签字,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。


同时,他们则引入类似于足球场上的红黄牌制度,根据规则进行出牌处罚。


工人没有按照流程施工,在施工现场抽烟,没有按照流程施工,就会被出示黄牌警告,并处以高额罚款。如果累计两张黄牌或被直接出示红牌,就会取消合作,并列入迪士尼黑名单。


但是严厉的背后,迪士尼还有着十分人性的一面。例如施工场地严禁抽烟,但是他们会设置专门的抽烟区域,此外,普通工地难以想象的五险一金、标准医疗室、免费体检等一应俱全。



陈小鱼乱评:再论“匠心”


提及匠心,很多人的理解就是遵循祖方、以手工的方式体现对完美的追求。


但这似乎是一个矛盾体。祖传技艺大多受限于时代条件,在材料选择、配方搭配、工艺流程上有着许多诸多滞后。那么,遵循上百年、甚至千年前物质水平和认知能力所总结的经验,显然算不上是对完美的追求。


反观迪士尼,从历史上讲,不过区区几十年,但无论是在细节上的精心雕琢、创意上的不断突破、还是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标准流程,以降低人工误差,都让我们看到一种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。


也许,这才是符合时代需求的“新匠心”。



(文章来源:《旅游智库》微信)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6-01-05 09:51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首页录用:http://www.sohu.com/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